以下是针对FPC(柔性电路板)压合后开窗溢胶清除的详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,确保清除过程中不损伤基材、避免分层和划痕:
---
### **一、清除前准备**
1. **工具与材料准备**:
- **精密工具**:非金属刮刀(聚酰亚胺或特氟龙材质)、陶瓷镊子、软毛刷、无尘布。
- **化学试剂**:专用柔性胶水溶剂(如丙酮、乙酸乙酯、或厂商推荐的弱碱性脱胶剂)。
- **设备**:显微镜(100-200倍放大)、激光清洗机(可选)、恒温热风枪。
- **防护用品**:防静电手套、无尘服、护目镜。
2. **环境控制**:
- 操作环境需保持洁净(建议千级无尘室),温度20-25℃,湿度40-60% RH。
- 静电防护:工作台铺设防静电垫,使用离子风机消除静电。
3. **胶水特性分析**:
- 确认压合胶类型(环氧树脂/丙烯酸/聚酰亚胺胶),针对性选择清除方法。
---
### **二、清除溢胶操作步骤**
#### **方法1:机械刮除法**
1. **定位与固定**:
- 将FPC固定于真空吸附平台,显微镜下定位溢胶区域。
2. **刮除操作**:
- 使用非金属刮刀(刃口角度30°),沿开窗边缘**平行基材方向**轻刮,力度控制在50-100g。
- 分多次清除,每次刮削厚度≤5μm,避免一次性施力过大。
3. **表面处理**:
- 软毛刷清理碎屑,无尘布蘸取异丙醇轻拭表面。
#### **方法2:化学溶解法**
1. **溶剂选择与测试**:
- 丙酮:适用于环氧胶(需测试基材耐化性)。
- 乙酸乙酯:对聚酰亚胺基材更安全。
- 浸泡时间:先小样测试,通常30s-2min。
2. **局部溶解操作**:
- 用点胶针头精准滴加溶剂至溢胶区域,覆盖保鲜膜减缓挥发。
- 反应后用聚酯棉签轻擦,纯水冲洗并立即烘干(60℃, 5min)。
#### **方法3:激光清洗法**
1. **参数设置**:
- 波长:355nm紫外激光(对胶层高吸收,基材低损伤)。
- 能量密度:0.5-1.5J/cm²,频率10-20kHz,光斑直径50μm。
2. **逐层剥离**:
- 激光束沿溢胶边缘环切,分层剥离至铜箔表面,实时显微镜监控。
#### **方法4:热软化剥离**
1. **局部加热**:
- 热风枪80-100℃(低于基材Tg温度10-20℃)对溢胶区域预热5s。
2. **胶体移除**:
- 趁胶体软化时用特氟龙铲刀轻挑移除,冷却后酒精擦拭。
---
### **三、质量控制与后处理**
1. **目视检查**:
- 显微镜下确认无残留胶体,开窗边缘整齐(毛刺≤20μm)。
2. **分层检测**:
- 超声扫描(SAT)或拉力测试(剥离强度≥0.8N/mm)。
3. **表面修复**:
- 轻微划痕可用聚酰亚胺修补胶填补,紫外固化后抛光。
4. **防氧化处理**:
- 喷涂0.1-0.3μm厚度的防氧化涂层(苯并三唑类)。
---
### **四、关键注意事项**
1. **避免分层的核心要点**:
- 机械刮除时刀具角度需严格平行基材,禁止垂直下压。
- 化学处理时间精确控制,溶剂不接触非溢胶区。
- 激光清洗需设定能量阈值,避免碳化基材。
2. **划痕预防措施**:
- 所有接触工具硬度需低于铜箔(维氏硬度HV≤80)。
- 操作时遵循单向刮擦,禁止来回摩擦。
3. **工艺验证**:
- 首件需通过3D轮廓仪检测(Ra≤0.2μm),批量生产前做24h高温高湿试验(85℃/85% RH)。
---
### **五、工艺优化建议**
1. **压合工艺改进**:
- 调整压合参数:降低压力(0.5-1.0MPa)、分段升温(5℃/min升至170℃)。
- 使用带挡胶槽的压合模具,或预贴阻胶膜(如PTFE离型膜)。
2. **设计优化**:
- 开窗尺寸比焊盘单边大50-100μm,减少胶体流动空间。
- 选用低流动性胶材(粘度≥15,000cps)。
---
通过上述精细化操作和系统性控制,可实现溢胶高效清除的同时,保障FPC的结构完整性和电气性能。建议根据产线条件选择组合工艺(如激光+化学协同处理),兼顾效率与质量。